短鯛夢工廠  DWARF CICHLID DREAMLAND

原文刊載AquaZoo news 雜誌第66期

短鯛飼養繁殖QA

文字:ruby

南美短鯛的繁殖條件

   

   南美短鯛生活在弱酸性的水質,這樣的水質在繁殖時也是必備的條件之一。短鯛的繁殖是有季節性,然而在沒刻意讓牠們繁殖的情況下, 為何短鯛會毫無預警的產卵呢?因為短鯛在春、秋季節間,容易因感到溫度的變化而刺激發情而繁殖下一代,因此也有玩家想藉由溫度變化或pH震盪的方式來讓魚隻發情,但這個方法是錯誤的,這樣很有可能導致其慢性疾病、讓魚加速死亡!短鯛並非是很難飼養的魚種,甚 至許多玩家都可以掌握短鯛的繁殖方法,只要水質條件足夠,即可將牠們飼養得很健康且順利繁殖下一代。

  

   有鑑於部分進階的短鯛玩家,在短鯛的繁殖飼養上遭遇到許多瓶頸而無法獲得解答,因此筆者藉由以下問答的方式,將親身的短鯛繁養殖 經歷與讀者們分享。但在此必須強調的是,以下答案純粹是筆者個人的飼養過程與經驗分享,並無一定的標準答案,很可能會因每位玩家 的飼養手法與設備不同而有出入,請讀者們自行參考、斟酌。

 

Q1. 什麼是人工孵化?繁殖短鯛一定要採取這種方式嗎? 

A:人工孵化的目的是為了避免親魚因環境緊迫或其他因素而有吃卵的現象, 因此將魚

  卵移出 ,並以人為的方式代替親魚來照顧魚卵。 這樣的方式主要是專業繁殖場為了

  提高仔魚的孵化率、確保產量穩定所採取的措施,抑或 是有心進行育種改良者,為

  保有較多的樣本或 個體,以供作為育種繁殖的元素而採用之方式。至於一般短鯛飼

  養者當然不見得要以這種方式來繁殖短鯛,只要為其預備合適的環境與水質,看著

  短鯛爸媽們如何照顧牠們的小魚,即是最自然的方式。

 

Q2. 要如何人工孵化呢?出現發霉白蛋時要怎麼辦?

 A:將原缸的水倒入一透明容器,如玻璃罐或保特瓶,然後把卵連同其附著的甕放入其中,再導入風管微量打氣才不會把

  卵給震破。 繁殖時最怕遇到未受精卵,這並非是種魚不夠力,而是缸中的水質條件不夠。短鯛的原生水質為酸性軟水,

  pHGH 及導電度都很低, 對於繁殖難度較高的魚隻而言,這三個水質條件如果沒掌控好一定無法讓魚卵受精;即使曾

  帶出過一批小魚,但未必下次配對時就會 成功,且pHGH和導電度太高更會讓魚隻常常生病。

 

   出現發霉的白蛋時可用牙籤挑起,因為發霉的卵會去影響周圍的卵。或許有些玩家認為魚卵是很脆弱的 ,其實不是的!

  魚卵的外圍有個薄膜,這個薄膜是魚卵的保護膜,就如雞蛋的外殼一樣堅韌。筆者曾做過實驗,取 5 顆已受精的魚卵放入

  另一個繁殖瓶中,用虹吸管以水流沖擊魚卵或是用吸管在魚卵身上敲 打,卵仍然不會破。因為魚卵必須承受水中的壓力,

  只要不要碰觸過於尖銳的物體,就能繁殖出下一代 。另外這保護膜也具強大的黏性,可黏著在其它物體上,以免被水流沖

  走,而小魚孵化時就會從這外殼破殼而出。

 

Q3. 為何我過去曾人工孵化成功過,但現在的水質條件都和之前一樣卻孵不出來? 

A:呵呵!除了PHGH、導電度會影響孵化率之外,還有一點是大家不會去注意的一件事, 就是

  「濕氣過重」。空氣中的水蒸氣結合成 水滴滴入孵化瓶裡,可是會破壞原先孵化瓶裡的水質

  條件喔!請不要小看空氣中的水氣,它的影響力可是很大的。「濕氣」雖然會影響 孵化率,

  但也要看孵化瓶中的水量而定;如保特瓶、小型的玻璃罐等,水量都僅有12公升 而已,水

  的容量越小水質變化越大,因此孵化水量最好不要低於7公升以下。

 

Q4. 一樣的水質條件和打氣量,為何魚卵會破掉,卵也會憑空消失,但卵沒有發霉。 

A:沒有水質和濕氣過重的問題,我只能說是蟲蟲危機。說卵的剋星是白線蟲,一定有人會感到 不可思議!白線蟲可是缸中的

  清潔大師, 又可維持缸中的硝化系統,讓缸子清澈不會有臭味。白線蟲的食物來源是缸中殘餌和魚隻排泄物所累積的有機

  物質。平常是不可能去吃卵的,但若白線蟲不小心進入人工孵化瓶中,在沒有任何食物來源的 情況下,魚卵就成了白線蟲

  的食物了。

 

Q5. 帶著卵黃的小魚為何會半路夭折? 

A:pHKH及導電度過高或過低,都會影響小魚的成長。

 

Q6. 母魚在甕裡護子,明明仔魚的數量很多,為何帶出來的小魚這麼少? 

如果環境一切都正常,沒有去驚嚇母魚也沒有公魚的打擾,我也只能說是白線蟲惹的禍。白線蟲只會吃出生1週以內、

  還帶著卵黃的 小魚。平時白線蟲都躲在砂子或土裡,只有在關燈時才出來找尋食物,因此夜晚時當魚隻都在休息,白

  線蟲便會出動。所以繁殖期須留意底砂中是否有過多的白線蟲。

 

Q7. 我在魚缸中有發現到孑孓,牠們會對短鯛造成危害嗎? 

:如果蟲體是紅色的話就得注意了!搖蚊的幼蟲由於其血液中含有血紅素,全身呈紅色所以也稱「赤蟲」,和俗稱「紅蟲」的

  絲蚯蚓並不相同。搖蚊幼蟲與一般蚊子幼蟲「孑孓」不同之處,在於孑孓會靠水面上呼吸,而搖蚊幼蟲會攝取溶解在水中的

  氧氣,且通常會將 身體埋入砂中,僅露出部分身體,由於其潛入砂中的速度非常快,會讓人不易發現。受污染的水明顯有利

  搖蚊幼蟲的繁殖和生長。幼蟲 大多食用有機物微粒、碎屑和水藻等,但在缸內要是有小魚時,可要多注意了!搖蚊幼蟲可是

  會吸收小魚身上的營養,把小魚吸乾,因筆者曾有慘痛的經驗就發生在血紅伊莉莎白小魚身上。

 

Q8、在人工孵化期間,要如何維持孵化瓶中的清潔不易有臭味? 

A:當小魚開始游動進食時,最怕遇到的是未吃完的豐年蝦苗和排洩物。即使每天增加換水的頻率及進行清潔工作,但還是無法

  維持瓶中的水質,這時就可放23隻的白線蟲去平衡缸中的水質。當小魚約一個月大時就可移到大一點的空間飼養,移缸 兌

  水時速度應放慢。

 

Q9. 要如何餵食才能讓小魚成長良好? 

A:建議每週換23次的水,換水量約總水量的1/5,在餵食上一天餵食34次。餵食仔魚時,常礙於飼主的生活作息, 無法一天

  餵太多 次,因此建議時使用剛孵化的豐年蝦來餵食仔魚。豐年蝦無節幼蟲可在淡水中存活6個鐘頭,即使 小魚一次吃不完,

  下一餐肚子餓時還可以去吃,到晚間再餵食一次即可,餵食時要控制好份量以免破壞水質。

 

Q10. 小魚何時到達繁殖的階段? 

A:在人工飼養環境中,一般短鯛約4個月大就已具生殖能力。如果母魚在2㎝就下蛋,

  也就是魚隻尺寸未到達繁殖階段就繁殖,對其以 後的成長狀況會有不良影響,也會

  影響下一批繁殖的後代,容易使其成長緩慢或長不大。 

 

Q11. 家中的小魚養了四個月為何還是小不點一個,是有延誤到其生長嗎? 

A:因自然環境中魚的食物來源豐富,成長快速,但一般人工飼養環境中大概要 67 個月、體長約在 56㎝ 才算成魚。然而這

  並不代表 所有的魚種都需要這麼長的時間,像馬克家族、鳳尾家族、七間家族、藍袖,都屬於成長速度快的魚;而伊莉莎白

  、歐寶、雙帶、阿卡西 家族等短鯛,則成長較為緩慢,這些魚隻可以加強換水頻率以免延誤其生長。基本上人工飼養環境下

  ,必須要在4個月內讓小魚長到 3㎝大,如果未到達這個尺寸,就可能延誤到小魚的生長,如果在 4個月內 已到達 3㎝ 時,即

  可減少換水頻率,約一週換一次水即可,以避免個體老化加速、影響美感。

 

Q12. 如何維持短鯛的美麗體態與色彩? 

A:幼魚時期,筆者都以豐年蝦苗來餵食,直到小魚體長達33.5㎝時,才偶而更換不一樣的人工飼料,以增加魚隻身上的色彩

  飽和度, 但仍不可餵食過多以免過胖。總之,短鯛在一個好環境裡生長,所展現的色彩會更加豐富。

 

Q13. 長期使用RO水來飼養短鯛會有何影響? 

A:RO逆滲透的基本原理是把一個水分子強迫擠過一個有更小孔隙的濾膜,使水中雜質排除在外。因為經逆滲透出來的水是如此

  純淨, 所以一些生物所需的物質也都不存在於水中。長期使用下會造成短鯛缺乏部分微量元素,容易產生疾病,同時也會讓

  短鯛的老化加速、 造成駝背,所以要軟化、製造出適合短鯛生長的水質,用陰陽離子交換樹脂來軟化水質就可以了。 

 

Q14. 短鯛的壽命約多久? 

A:很多人認為短鯛是短命鯛,但其實水質方面只要能夠掌控好、做好日常管理的工作,短鯛從出生到老可輕易活到34年以上。

 

Q15. 短鯛母魚生產後,多久可再生下一胎? 

A:約二週後即可產下一胎,但在高頻率繁殖下容易適得其反。若種魚繁殖頻率過高,會加速其老化,且種魚在繁殖後若沒有攝取

  足夠營養,會造成種魚身體彎曲駝背、體力不支而暴斃。營養物質可從食物上攝取或額外添加營養元素在水中。

 

Q16. 要如何控制短鯛子代的公母比例呢? 

A:短鯛的公母比例是很難掌控的,至今還沒有很明確的結論;曾有人嘗試利用孵化時的水溫或pH高低來做試驗, 但似乎沒有

  一定的答案。筆者曾用二對舊金寶短鯛做測試,一樣的 pH 和溫度,結果 A 對生出來的全是母魚, B 對則 是公魚居多;接

  著另一項實驗是水質條件一樣,但卻幫這兩對各換上不同的母魚來配對,結論還是一樣。所以就目 前筆者個人的實驗結論

  來推斷,子代的公母比似乎是由公魚來決定,也因種而異,並非如孔雀魚般完全取決於溫度,不過目前仍要再做多方面的

  實驗,一有新的結果會呈現給大家。